您好,欢迎访问江宁区图书馆!开放时间: 少儿借阅室 9:00-20:00(周一9:00-12:00) 成人借阅室 9:00-20:00(周一9:00-12:00)

总署将推动学术书出版规范化

发布时间: 2012-08-30 11:28:00 作者:江宁区图书馆

    上海书展期间,2012学术出版上海论坛吸引了众多参会者。该论坛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复旦大学、文汇报联合举办,上海市出版协会、复旦大学出版社承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从包括行政力量在内的 6个方面大力推动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
  这6个方面包括:一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二是倡导大社名社做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的表率;三是推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细化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四是通过专业培训普及学术著作出版的规范化;五是通过评奖评优引导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六是将制定国家标准来提升学术出版规范水平。
  邬书林指出,中国出版界正在大力提升优化学术出版的规范水平与质量,在诸多方面推出了引导学术出版繁荣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欧美有“芝加哥学术手册”,中国也将创立实施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图书出版规范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并使其早日与世界接轨,促进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的规范化,使中国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邬书林要求出版界切实把学术出版规范化抓好抓实,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学术出版的发展实际,高度重视正文、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各个方面的出版规范化,紧紧依靠专家学者的支持和配合,不断提高我国学术著作的出版水平。
  邬书林强调,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是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建设,关系到学术研究领域科学精神的弘扬和良好学风的培育,关系到学术出版领域的基础工作和繁荣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学术出版是体现出版功能、反映出版物质量和水平的最重要工作,当前,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措施;其次,这是当前引领正当的学术风气、减少平庸之作、提升出版质量的需要;第三,这是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需要;第四,这是进一步发挥文化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邬书林希望通过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术著作出版的规范化,并在近期取得积极进展,为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和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代表主办单位分别致辞。方世忠认为,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是一种共生互荣的关系,出版的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现代出版发源地的上海,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书店、开明书店等著名出版社的主持者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章锡琛等人与严复、梁启超、胡适之、冯友兰、何炳松、周建人、竺可桢、艾思奇、薛暮桥等一批学界精英同心协力,共同谱写了现代学术的辉煌,使现代学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上海出版界的荣耀。这种学术和出版的良性互动,构建了上海学术出版的传统。
  方世忠表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将积极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学术出版规范化的号召,在上海出版界推进学术出版规范化建设,力求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健全新的出版评估体系,将学术出版规范纳入其中,并作为核心要素考察。要加强与海外出版业同行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争取早日建立起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出版规范体系。要强化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学术出版规范,为出版社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林尚立认为,这次论坛可看成是出版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出版最初的原点是从学术开始,有学术才有出版。所以,学术实际上是出版的源泉。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先有学术出版,后有娱乐和知识性出版的。人类文明史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出版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仔细反思中国学术的进程,一个国家的出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厚度、思想深度以及它未来发展的潜力。
  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还有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裘锡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林夏,以及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学术界和出版界人士共70人。

 

来源:图书馆报